其實關于鋰離子電池的安全與可靠性問題,一直以來都是新能源行業最為重視的課題。
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,網上新聞頻頻報道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,經過調查結果顯示多與電池有關,于是動力鋰電池的安全問題成為了這幾年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。
人們日常說的安全性,是電池在正常使用(包括正常范圍內的濫用)的時候,會不會自發性的出現安全問題,比如自燃,突然爆炸,或者是突然掉電、漏電等使用異常。
而技術角度的安全性是指電池在濫用條件下,失效反應的劇烈程度。濫用條件是按照國標《GBT31485-2015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及實驗方法》執行,有過放、過充、外短路、擠壓、跌落等;失效反應包括漏夜、起火、爆炸三種。
這二者有一定得關聯性,又不盡相同。我們可以把“安全性”這個概念分為“可靠性”和“失效反應劇烈程度”兩個定義?!翱煽啃浴本褪侵刚J褂玫娘L險度;“失效反應劇烈程度”就是上述按照國標實驗進行測試時的反應劇烈程度。
可以發現,一般情況下120℃及以下的溫度,都是安全溫度(不會發生起火、爆炸),60-120℃是鋰離子電池劣化但安全的溫度。導致發生起火、爆炸是需要瞬間達到120℃以上的,才是上圖中的“誘因”。
1)內部短路,就是內部有異物將隔膜刺穿(僅10微米厚),導致內部正負極直接接觸,瞬間產生大量的熱量,這也是電池自燃的根本原因;
2)過充(過壓),一般是三元正極材料過充至5.0-5.2V之間時,會具有強烈的氧化性,氧化電解液/隔膜,瞬間產生大量的熱量;
3)高溫,極端條件下從外部將電池包加熱到120℃以上,或電池殼體的局部在瞬間接受到大量的熱量(例如外電路通過殼體短路)。
除了上述三點外,其他的因素都不會導致鋰離子電池的起火、爆炸;也可以說其他不安全因素都是這三者的變形。